精神分析ⅩⅠ:雅克·拉康理论书单
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04-07
欢迎访问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 我室咨询电话/微信:189-4030-0372 如果有需要不要犹豫,可以随时联系我; |
来源:李鸣·精神分析120讲理论培训,查看“更多笔记”
整理: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
对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的三次冲击
第一次: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内部(阿德勒、荣格)
第二次:文化学派(霍妮、弗洛姆)
第三次: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以"人际关系学派"为主)
(1)以"自我(ego)"为动力的自我心理学,代表人物: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罗伯特.怀特
(2)以"与客体的关系"为动力的客体关系心理学,代表人物:克莱因、温妮科特
(3)以"早年对客体的依恋"为动力的依恋理论,代表人物:约翰.鲍比
(4)以"自体(self)"为动力的自体心理学,代表人物:科胡特
精神分析发展顺序
主体理论【自我】 | 客体关系理论【自我与客体】 | 主体间(关系)理论 |
经典精神分析 | 自我心理 客体关系学说 | 依恋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 |
弗洛伊德时代:心理治疗以来访者倾诉为主,咨询师在躺椅后边倾听并进行分析,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 发展出主体理论(以“来访者”为中心)
安娜.弗洛伊德、克莱因时代:心理治疗过程中,发现来访者常将早年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即:移情),咨询师常在治疗中扮演来访者的“客体”角色 → 发展出主客体(关系)理论;
科胡特时代:发现咨询师自己的早年经历在咨询关系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不知不觉地渗透在咨询中间影响着来访者,所以需要将咨询师也作为一个“主体”来看待,互为主体 → 发展出主体间(关系)理论;
科胡特更强调在治疗中治疗师和来访者互为主体,而且这种主体主要指两个自我,自我,在自我心理学中指自我(ego),在自体心理学中指的是两个自体(self),如果要说自体,我们就要从最初人的自我,这些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开始;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间,有史料记载,发现在古典文学著作《伊利亚特》,那是荷马时代,人类的第三个世纪之前,是没有证据表明人类具有意识加工的过程,意识加工过程就是你要有思想、知觉,有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有主观感受!
所以我们看见一个人在你面前过,那是感觉!
如果你觉得这个漂亮、这个人很仁慈等,那是你的主观感觉/主观意识!
如果想有主观知觉,必须先有一个我,这个自我意识,所以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
古代的让人相信,TA没有一个很完整的自我,因为古人常常认为我心里所想的想法都是神的旨意,此阶段称为“二分心智”(神的旨意+自己的肉体),因为中间没有我们的主观意识,所以称之为二分心智。
公元前560年,古希腊所罗门时代,创造出第一部法典,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芽,法律的意思就是要去惩罚一些人性,所以法律的建立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为什么偷东西要这么判,抢东西要那么判等,为啥同样是丢失一万,判罚却不一样,因为人的恶不一样,所以人越恶,判得越重,这种判断是根据一种主观的意识,所以法律的制定说明人有了思想,人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这个时候有了最早的自我意识;
罗门时代一直到现在仍然主宰着文明社会的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的前提是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抑制行为,所以如果做错了事,理当受到惩罚,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了认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使得二分心智(神+你)被打碎了,开始有我的理解、我认为,所以人有了思想,也意味着人最初的自我意识的存在;
西方的文艺复兴,包括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就是繁体改简体,其实不是..,它是提倡人性,提倡自我的觉知,这跟西方文艺复兴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时候,充分说明了认的高度的自我意识;
所以人类的自我意识是经过了漫长的道路逐渐增加,自己是怎么意识、怎么看待自己,特别的是,人类这一支是所有动物中间,自我的意识最发达的,有的自我意识,我们的大脑十分复杂,这种十分复杂使得我们大脑的进化区别于其他的动物,我们大脑高速发展,最后我们形成了很多复杂的思想,用在了科技、生产、狩猎、种植等。所以人类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思维的进化,这种进化让人类在地球高度的繁衍,其实我们的祖先就是智人,智人在进化过程中间有三次革命,第一次农业,第二次技术,第三次认知革命,其中古希腊文明是自我意识的源头,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文艺复兴,产生了艺术和科学。
详见第六讲;
经典精分学派(1920年代)
强调经力比多(libido)是精神活动的动力,典精神分析对自体的感念是缺乏兴趣/缺乏概念,它只提出了自我(ego),还认为如果过度地关心自我,它是一种发育不良,经典理论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最终能够把ta的力必多投向客体,力必多最初是投向自我的,刚出生的时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原发性自恋),如果发育的很快,就会把这种原发性自恋的力必多,从投注到自己身上转变为投注到外界的客体(所以如果过度地关心自我,它是一种发育不良),这个时候个体还要提升自己的自恋/自尊,ta就要拥有ta所爱的客体;如果你分辨不出投射到身上的自体爱还是投射到客体身上的客体爱,如果分辨不清,常常意味着性心理发育阶段模糊不清,退行到了婴幼儿期,处于共生状态,因此这种人没有办法发展出传统意义上的精神分析治疗(弗洛伊德认为,"自恋的人无法将情感投注给客体,因此无法产生移情" 没有移情,就没有精神分析)
自我心理学(1950年代)
强调自我(ego)是精神活动的动力,自我(ego)与客体(object)是平等位置,是精神分析系统中的亚结构 ,所以
将libido投注给自己 → 自我投注
将libido投注给客体 → 客体投注
两者是平等的,但也是相反的,哈特曼认为如果你投注给客体,就不能投注给自己,反之等同,而自我心理学认为人必须有适当的力必多投向自己,是健康且必要的,可以促进自我的发展,形成"自体表象"(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在其后的发展中,不断扩充、完善自体的内容,直到相对稳定、恒定就形成自我风格;这个时候你就能去中和某种性和攻击性,本我就会通过自我来协调、中和,这样就形成稳定的自我表象,这也是一种核心自体的前身。
自体心理学(1960年代) 强调自体(self)是精神活动的动力;
一、代表人物:
1.1、雅各布森,"自体心理学"先驱,他认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既有客体表象又有自体表象,爱他人 = 爱他人所爱的自己(即:客体投注,与自我投注是一致的);
1.2、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自体心理学" 代表人物, 基于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提出"自体"理论,最初是为了治疗自恋症,现已发展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科胡特认为,"自恋的人是可以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只不过自恋者常将客体视为其自身的一部分",即:视'外部客体'为'自体客体';是可以治疗的。
代表作:
1971年《自体的形成》
1979年《自体的重建》
二、自体心理重要概念:
2.1、自体(self):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广义上的自我(ego); 自体 = 人的所有心理活动的总和;
2.2、自我客体/自体客体(selfobject) :被看作内部自我部分的外部客体或用来表达内部自我的外部客体(前者与后者是同样的含义,只是视角不同,还是一个外部的客体,只不过是被自己看做是内部客体);
例:婴儿通过母亲来满足所有需求,母亲被婴儿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即母亲充当了婴儿的"自体客体",被婴儿当作内部自我部分的外部客体或用来表达婴儿内部自我的外部客体。
2.3、自恋(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
2.30、自恋:科胡特认为自恋的人分不清外部客体和自体客体的区别,常常把外部客体等同于自体客体;
例:一个朋友为TA做了许多事情,但TA就觉得你就应该为我做的,因为你就是我的一部分,我饿了,你当然要给我吃的,这样在日常生活中这个人就表现出极度的自恋。
所以,这种自恋的人,常常是早年在跟自体客体的交往过程中,一定有未尽的事宜。
2.31、正常自恋与病态自恋
(1)正常自恋:自恋是形成健康自体的必要条件,人的一生都需要自恋的滋养 。
(2)病态自恋:在婴儿形成自我(自体)的过程中,需要自体客体提供必要的辅助。如果充当自体客体的人一直不能很好地回应,会造成婴儿/儿童的心理创伤(指:持久不能解决的冲突),使婴儿/儿童的自恋发展受阻,就会造成:
不能区分自体客体与外部客体(常错误地将两者等同),对他人过度的羡慕或嫉妒 ,对被赞美有无限需要缺乏共情能力(看到别人痛苦,却没有半点悲悯之心),依附于比自己强的人,以图遗忘掉因为不完美而导致的屈辱感。
症状:将别人为自己做的事,视为理所当然
病因:早年与"自体客体"间有未尽的事宜
2.32、原发性自恋和继发性自恋
2.321、原发性自恋
(1)生物属性:
出生前:与母亲通过脐带生物联系,自己的任何需求都由母亲实现,产生"全能感"
出生后:最初依然保留着"全能感"
(2)母婴生理分离后,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婴儿的需求难免会得不到及时满足(挫折),此时会从原发性自恋(全能感)演化为:
1)夸大自体/夸大自我grandiose self)
刚出生时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我饿了就要有人给我吃,渴了就给我喝,原发的自恋很快就变成夸大自体,婴儿需要得到自体客体(来自父母的赞许和肯定)的镜映(反馈),以获得自我肯定(满足夸大的自我),能够保留夸大自体,尽管它在今后会逐渐消退,但是它仍然会在人格中间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夸大的自体或者自我;
1.1)若发育顺利,以后长大了,就会形成人格中"雄心"的品质—— 认为:只要努力,自己能做到!这种雄心壮志来源于自体发育过程中的夸大自体;
1.2)若受到创伤,会形成"低自尊",表现为:自卑或夸大的自尊/自负(为了掩饰自卑)
2)理想化自体/理想化的双亲(idealized parent image)
以前饿了就有吃的,那是因为妈妈来喂,所以婴儿开始把ta的这种“自我”建立在理想化的双亲身上,我虽然不能做到样样都行,但是我的父母会随时随地满足我,所以婴儿会过度的夸大或者理想化ta的父母亲,所以这部分自我会逐渐形成“理想化自体”;
2.1)若发育的相对顺利,长大后就会形成人格中的"理想" 品质—— 认为: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想;
2.2)若受到创伤,成人后会对万事不敢奢望;或是不断地寻找理想客体并将自己依附于理想客体以补偿早年理想化双亲的不足(依恋理论)。
夸大自体和理想化自体(双极自体)发展顺利经过整合、内化就会形成核心自体,孪生自体+双极自体(夸大+理想)=就形成三级自体
3)孪生自体:儿童会找跟ta类似的人,然后通过他们身上的一些自我成分来吸取、学习(在咨访关系中较孪生移情)
详见自体理论初解(自体心理学笔记)
(3)继发性自恋(Secondary narcissism)
2.33、共情(empathy)
科胡特定义: 共情能力是天生的,能够感受或理解另一个人的主观体验 ;共情的照料者是孩童最初的自体客体;
2.331、历史与个人介绍
3.1、与“经典精神分析”的不同:
3.11、经典精神分析:强调本能冲动,以"本能冲动(libido、死本能)"为理论中心,治疗方法:识别、澄清、解释、修通 ,其中最重要的是"解释" 通过"解释"唤醒来访者的“内省、顿悟”
僵化于公式化的诠释,在解释时缺少情感活动,呈现出独断的、先入为主的、 无所不知的荒谬 (观察者)
3.12、自体心理学:以“自体”理论为中心,治疗方法:共情,认为“共情”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在与来访者的真实互动中,治疗师作为来访者的自体客体来完成来访者早年未完成的事宜,从而解决心理问题,科胡特认为解释并不能唤起来访者的内省、顿悟,而是激发了咨访关系的潜能,这种体验持久地沉浸在来访者的认知层面中,也由此,科胡特怀疑潜意识是否真在存在。这种感受在认知层面都能意识到,并不是因为潜意识内容意识化这时解释引起的治疗改变,而是咨访关系的真实互动,咨询师敏感的满足了来访者的某些要求,这才是真正治疗有效的原因(参与方)。
3.2、科胡特,犹太裔的奥地利(现德国)人,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25岁因纳粹的原因,移民到美国芝加哥,在芝加哥医学院学习,毕业后神经科的住院医生,之后到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系统学习精神分析,后留校任教,专门教授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课程,因讲课出色,也写了很多篇论文,所以在行内被尊称为精神分析先生;
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它的自然发展的过程,一个自恋的人只是跟普通人的人格机构发展的过程不太一样,特别强调了人早年对自恋的需要,自恋是形成健康自体的必要条件”所以,一个人要有一个健康的自我,自恋、爱自己是前提;
科胡特还提出了认的一生都持续地、稳定的需要这种自恋,需要自我的滋养;
附:孙波老师版本
弗洛伊德(1921)、费伦齐(1928)、巴林特(1952)均将"共情"作为基本的治疗工具
(科胡特)强调治疗时使用"共情"的原由:
经典精神分析:缺少与来访者互动,僵化于公式化的诠释,呈现出独断的、先入为主的、无所不知的荒谬 (观察者)
自体心理学:将自己构建成来访者的自体客体,持久地沉浸在来访者的主体世界中,然后以来访者的视角来充分理解问题 (参与方)
几点辨析
1、共情是中立的,你可以用它来疗愈,也可以用它来破坏
例:希特勒的演讲(与底层人民共情,并利用了他们的力量)
2、共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
同情:对某人表达同情和关心
例:你跌落到井底,有人在上面喊,“你好惨呀,别怕呀,没事的”(这是"同情")
共情: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例:你跌落到井底,有人从井上下来和你在一起,和你一起抬头看井口、一起呼救(这是"共情")
3、共情浸泡(empathic immersion)时不一定要共情表达(empathic expression)//持久感受,但看时机说话
对于有些来访者(比如边缘性人格),在不恰当时间点的共情表达会让他们病情加重
共情浸泡时不一定要共情表达
共情表达的时间点需要根据临床经验进行选择
4、共情是为了替代来访者的"主体内省"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凌驾加于来访者的主体性 //只是配合,非主导
共情的过程(即:替代性内省 - " 一个人体验另一个人的内在生活,同时保留客观观察者的立场")
第一步:生成共情体验
第二步:内在类比搜索(inner analogue search,史托罗楼)
治疗师在自我体验中寻找与来访者所描述的体验相似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
直接体验:治疗师自己的人生经历
间接体验:其他治疗师的个案报告、他人的经历、精神分析理论知识,等等
—— 未完,待续 ——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精选悦读】
【学习成长】
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 梦想,从这里起航! 抚顺地区老牌心理机构 因为专业,所以值得信赖 手机/微信:18940300372 抚顺市望花区昌图街27号楼4单元103室 |
版权声明:
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网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您可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号「qy1879」或扫描左方二维码获得“暗号”哦!更多资讯等待你了解。
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回复“火种计划”获得相关学习资料更多资料查看“资料馆”更多书单查看“专业书单”精神分析Ⅷ 依恋理论与心智化依恋/亲附...
2024-04-05
关注微信公众号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回复“火种计划”获得相关学习资料更多资料查看“资料馆”更多书单查看“专业书单”精神分析Ⅶ 客体关系书单克莱因与温尼...
2024-04-02
关注微信公众号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回复“火种计划”获得相关学习资料更多资料查看“资料馆”更多书单查看“专业书单”精神分析Ⅹ自体心理学与主体间理论书单因为受李鸣老...
2024-03-26
关注微信公众号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回复“火种计划”获得相关学习资料更多资料查看“资料馆”更多书单查看“专业书单”精神分析Ⅴ:社会文化学派精神分析丛书书单是收集了...
2024-03-26